top of page

人间福报:*佛光山添龙象 承担弘法度众家业 *【星云法语】四种饮食 *北卡佛光山庆祝春节活动

Writer's picture: World Journal SoutheastWorld Journal Southeast

人间福报01-15-2025

佛光山添龙象 承担弘法度众家业

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(前排中)、佛光山常务副住持慧传法师(前排右5)、传灯会副会长妙士法师(前排左5)、堂主依照法师(前排左4 )、传灯会副会长觉容法师(前排左3)、传灯会执行长觉轩法师(前排左2)和男众传灯会执行长慧屏法师(前排右4)、佛光山丛林学院院长妙南法师(前排左1)、传灯会男众教育培训组主任慧喜法师(前排右3)等佛门师长,与新出家入道徒众、观礼亲属合影。图/人间社记者慧裴

【人间社记者李生凤大树报导】2025年伊始,佛光山喜添佛门龙象!!1月2日,15位来自台湾、马来西亚、新加坡、日本、印尼等地的青年,发心出家入道,正式加入僧团,成为佛光山第三代弟子。出家典礼于大悲殿举行,恭请依止大和尚、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,为发心出家者圆顶剃度及为入道者授证,300位亲属观礼。


心保和尚为出家青年剃除须发,画下三刀,象征「愿断一切恶事,愿修一切善行,愿度一切众生,果证圆满菩提」。发心出家入道青年,在观世音菩萨面前誓愿远离俗缘,尽形寿出家为僧,上求佛道,下化众生。


发心修行最吉祥 全山大众祝福

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(右)为出家青年剃除须发,画下三刀,象征「愿断一切恶事,愿修一切善行,愿度一切众生,果证圆满菩提」。图/佛光山丛林学院提供

传灯会会长慈容法师叮咛,仪式是一时的,出家是一生一世的。告诉在场佛光亲属,在佛光山,无论食衣住行医疗,或是进修、职务轮调都有制度依循,大家可以安心儿女在此出家。


心保和尚带领新出家徒众,前往礼拜佛光山开山祖师星云大师,在大师法像前,至诚顶礼三拜,恭读〈为出家入道者祈愿文〉,祈愿所有僧伽龙象都能发挥所长,在弘法的旅途中,都能坚固自己的道心。心保和尚开示,发心修行是世间最吉祥的事。经典有说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如同大师说过的「永不退票」,勉励为人间佛教努力,透过修持菩萨道、菩萨行,成就无上正等正觉。颁授大师一笔字「佛」字,予新出家徒众。


下午于云来集座谈,心保和尚与新出家徒众及亲属接心,表示成为佛光山弟子和佛门亲家,会发现自己的世界变宽变广,大师给予的修行空间遍及五大洲,佛光山的道场就在全世界。传灯会副会长妙士法师说明传灯会的职责,以及孩子在佛光山出家,面向的是全世界。传灯会副会长觉容法师提到,出家从过去会遭到异样眼光,到现在是欢喜子女出家的时代变化,感谢大师为佛教所做的努力。男众传灯会执行长慧屏法师分享因为自己出家,反而给了父母最周全的照顾。座谈由佛光山丛林学院院长妙南法师主持。


家属们欢喜分享子女出家感想,明展师的父亲林永丰强调,不能只看眼前,要想到长远。若干年后就可知道,将子女送来出家,是一条非常正确的路。


明佑师一家4代都是佛光人,父亲吴瑞文说,家中的阿嬷金枝姑,是佛光山数十年的老信徒,阿嬷于103岁往生时,大师有前往致意,让他深刻体会到大师的有情有义。


曾担任新加坡佛光青年分团团长的明弘师,自小亲近道场已有24年,很感谢佛光山的栽培,希望从此将小爱化为大爱,并做到信仰传承。父亲杨友福期许,希望「明弘师在未来道路上,继续推动大师的人间佛教,接引更多青年就读佛学院。」


佛门龙象狮子吼 捍卫正法永住

圆成师在信仰佛教的家庭中成长,读佛学院也是很自然的事。于去年参加青年佛学夏令营时,看到青年学习佛法的欢喜,认为传达人间佛教是很好的事。中文系毕业的他,希望像大师一样,勤于笔耕。父亲李政道期许圆成师,今后遵循大师人间佛教菩萨道精神,法幢不容倾倒,希望他以最大的心力,捍卫正法永住。


心保和尚结语表示,经由家属们的分享感受到很大的信心,对于出家都能以正面的态度看待。慈悲与智慧也是每个人所应具备的,所以每个人都需要佛法,若能对此有所了解,相信佛法就在生活中。


此次出家典礼开堂和尚为修持监院室监院慧思法师。长老萧碧霞师姑、佛光山常务副住持慧传法师、慈善院院长依来法师、传灯会执行长觉轩法师、堂主依照法师、佛光山传灯会男众教育培训组主任慧喜法师等与会。


四种饮食


文/星云大师


人要吃才能生存,所谓「民以食为天」,「吃」在中国不但是一门艺术,内容也很广泛。有时不一定是指用嘴吃,例如:知识分子以「读书」为食,商人以「获利」为食,艺术家以「唯美」为食,修道人以「法喜禅悦」为食,佛门也有所谓「四食」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都可以为我们摄取各种不同的养分。饮食有哪些种类呢?以下四点:


第一、好人以礼乐为食:「礼」是行为道德的规范,「乐」能调和性情,舒缓身心,因此《礼记‧文王世子》中有云:「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……礼乐交错于中,发形于外,是故其成也怿,恭而温文。」性格良善之人,他汲取礼乐内涵,做事规度,待人礼貌,从内心自然流露正派、诚信、温和,让人觉得舒服、亲切。所以说,好人以礼乐为食。


第二、小人以贪取为食:弘一大师曾说:「我不识何等为君子,但看每事肯吃亏的便是;我不识何等为小人,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。」小人遇事,好取便宜,只着眼于个人欲望贪婪,不顾虑是否伤害他人,或造成不良影响。他以贪多为食,大饱私囊,明白说来,只是个「贪名图利世间人」。


第三、圣贤以仁义为食:所谓「廉者不受嗟来食,志士不饮盗之泉」,一个贤能的人,他凡事讲求仁义礼信,不贪不义,也不卑躬屈膝,行仪典范,受人尊崇。例如,古来孔子的「饭疏食,饮泉水,曲肱而枕,乐在其中」,陶潜「不为五斗米折腰」,乃至文天祥「留取丹心照汗青」的正气精神,他们以仁义为食,立足于天地之间,至今犹令人欣羡与赞佩。


第四、道人以禅悦为食:在佛门里,每日斋堂中都要唱诵〈供养咒〉,其中有一段:「若饭食时,当愿众生,禅悦为食,法喜充满。 」即是提醒过堂用斋的修道人,不过度贪求外在饮食的鲜香味美,时时将自己安住在禅悦法喜与自在宁静之中,以法为食,可以当饱。

饮食是维持生命的动力,人要靠吃来得到营养,产生力量。因此应该要从吃里体会生活的道理,吃出人生的正知来,不单纯满足肉体的需要,而重视精神的养分,如此才能双向健全发展。四点意见贡献给各位参考。


第一、好人以礼乐为食。


第二、小人以贪取为食。


第三、圣贤以仁义为食。


第四、道人以禅悦为食。




佛光菜根谭:「禅话」就是让人觉得幽默又有机智的语言。

北卡佛光山 I.B.P.S. North Carolina IBPS, NC

2529 Prince Drive Raleigh, NC 27606 U.S.A

(919)816 9866


2 views0 comments

Komentar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