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Southeast
人间福报:*佛光山发挥绿色影响力 推动VEG100蔬食减碳联盟 *星云法语‧非人 *【护生画集】鹿去不归
佛光山发挥绿色影响力 推动VEG100蔬食减碳联盟

「佛光山绿色影响力论坛」7月23日在亚太永续博览会压轴登场,佛光山各单位代表分享在环保上的贡献。图/记者张睿杰
【记者曹丽蕙台北报导】让减缓气候变迁不再是口号!身为台湾佛教牛耳的佛光山提出「VEG100蔬食减碳联盟」,号召全球企业、组织参加「VEG100」倡议,鼓励大家从每周1餐蔬食,进展至每年100餐蔬食,用实际的饮食行动,迈向净零之路。
由《人间福报》举办的「佛光山绿色影响力论坛」,7月23日在2023亚太永续博览会压轴登场,佛光山秉持开山祖师星云大师「环保与心保」理念,分享在绿化环保上的贡献。
佛光山副住持暨绿色公益基金会董事长慧开法师表示,星云大师谈环保与心保,也讲生命永续,把「生老病死」,改成「老病死生」,展望未来生命,盼能结合环境与生命的永续经营,呼吁大家发挥绿色影响力,「此时此刻一起努力,把理念变成世界行动,然后透过行动,让大众参与。」
1年100餐蔬食 号召企业响应

佛光山推动「veg100蔬食减碳联盟」,号召全球企业、组织加入。图/记者张睿杰
佛光山文化院院长依空法师分享,鸟巢禅师曾道破佛法宗要为「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」,正呼应大师所言「环保与心保」理念;人类和地球为生命共同体,「不要以为随意做一件破坏环保的事没有关系,人类不能为一时贪婪,毁坏地球,环保要从心保做起,心保从教育着手,如何净化我们的心?要从思想净化。」
根据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,大部分植物性食物是低碳选择,碳排放量比动物性食物低10
50倍;因此佛光山特别宣告「VEG100蔬食减碳联盟」起航,号召大家推动「VEG100倡议平台」,将蔬食减碳搬上ESG桌面。
绿色公益基金会执行长戴庆华表示,「我们鼓励企业组织推动员工蔬食餐,从每周1餐蔬食,进展到每年100餐蔬食,相信这样一定能对地球造成改变」,同时让蔬食推动,成为企业减碳和绿色转型的重要一环,为永续发展作出贡献。
食物源头减碳 对地球布施
台湾永续能源研究基金会董事长简又新亲自出席,表达对佛光山的敬意,更肯定「VEG100」倡议行动,「很高兴能响应国际蔬食的运动」,他认为,若能从食物源头减少碳排,可以加速地球净化,「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,希望蔬食救地球。」
中华经济研究院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刘哲良强调,「碳与温室气体并非是我们的敌人,而是自然大气循环的一部分」,最大问题是「排放太多,失去平衡」;他表示,蔬食能有效降低温室气体,也盼能藉由蔬食推广,尝试「回到平衡」。
前内部政长李鸿源佩服佛光山为地球永续做了许多努力,「蔬食重要,清洁生产也重要」,他盼透过倡议,降低台湾工业的二氧化碳生产,打造绿能产业,「希望大家一起努力,对地球布施。」
论坛现场逾400人参与,并有27家企业组织与机构响应「VEG100」,包括:PEACE关怀地球政经联盟、中华经济研究院、台湾永续能源研究基金会、无肉新生活推广协会等国际NGO、研究机构及学术单位、专业验证机构、蔬食及自然推广组织等,佛光山教团更是集结佛光山、国际佛光会、《人间福报》、佛陀纪念馆及中华福报生活推广协会等单位。

非人
文/星云大师 图/资料照片

在佛经里有一个名词,叫做「非人」,亦即「不是人」。原意是泛称天、龙、夜叉、阿修罗等八部护法神,及其他鬼神众。人类是人,当然不在非人之列。因此,一个人若被指为「非人」,是很严重的责备与轻视。什么样的行为、恶性,才会被贬为「非人」?有四种:
第一、忘恩负义的人,是非人:自古以来,感恩图报就是值得歌颂的美德,因此「结草衔环」之类的故事,让人津津乐道。倘若一个人受了他人的恩惠,不但不知感恩,反倒恩将仇报,就太过份了。 《六度集经》说:「宁出水中浮草木上着陆地,不出无反复人也。劫财杀主,其恶可原;受恩图逆,斯酷难陈。」恩将仇报者,比劫财杀主还可恶,比水草树木还不如,因此,忘恩负义者不是人。
第二、败事有余的人,是非人:《孟子》说:「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。」君子最喜欢赞助他人的善事,如果有人不但不助成他人的好事,还嫉妒他人的成就,专门破坏别人的好事,专说他人的坏话,这种存心败人好事的人,就不是人。
第三、助纣为虐的人,是非人:有一种人,原本就出身不好,却又「行身恶行,行口恶行,行意恶行。」《杂阿含经》称这种人为「从冥入冥」。现实的社会上也有这种人,他们存心不正,看到别人作坏事,不仅不劝阻,甚至助纣为虐,或是颟顸愚痴,见人行恶,不知杜绝恶行,反而有样学样。这种助纣为虐、颟顸愚痴的人,也是非人。
第四、焦芽败种的人,是非人:苗芽烧焦了,就不能活;种子败坏了,也不能种植。佛陀曾批评不发大心行菩萨道,自私自利不愿普度众生,只顾自己解脱的人为焦芽败种,因为他们无法延续佛法慧命。若社会上的人都只知明哲保身,不护公理,没有正义,谁来维护正义?这些只知维护自己的利益,却大叹社会风气败坏的人,也是焦芽败种,也算是非人。
知恩图报、助人为善,都是世间善行;不助纣为虐,不做焦芽败种,即是有益社会团体。我们既是堂堂正正的人,就应避免成为这四种「非人」。
第一、忘恩负义的人,是非人;
第二、败事有余的人,是非人;
第三、助纣为虐的人,是非人;
第四、焦芽败种的人,是非人。
【护生画集】鹿去不归
文/林少雯 图/丰子恺

博山西关李氏家,畜一鹿最驯,见人则呦呦鸣。其家门外皆山,鹿有时出,至暮必归。属当秋祭,例用鹿。官督猎者急,无所获,乃向李氏求之。李氏不与。猎者固请,李氏迟疑曰:「姑徐徐。」其日鹿去,遂不归。
──曾衍东《小豆棚》
读完〈鹿去不归〉这则护生画的故事,心中感到好欢喜。故事中,主人与他饲养的一头鹿,心意相通、语言无碍,人鹿即时感应道交。鹿获得讯息后,赶紧逃命远去,主人救了心爱的鹿,使它免于一死,从此倘徉于山林中。
这个故事出自《小豆棚》,内容讲述在山东博山一处叫西关的地方,一户李姓人家的事。李家人养了一头鹿,这鹿性情温驯,见到人总是呦呦鸣叫着,仿佛向人请安问好似的,与人十分亲近。李家上上下下都很喜爱它,把鹿当成家中一分子般地疼爱着。
李家人没有把这头鹿关在畜栏里,而是给它完全的自由,让鹿在家中、院子里无拘无束地自在来去。鹿是属于森林的众生,李家大门外就是山林,因此这头鹿也常走出家门,在树林里吃草或奔跑游玩,李家人一点都不担心,因为天黑了它就会自己回来。
某一年,当地官府照例又要举办秋季祭典,一般这种祭典都会将鹿当作祭祀的供品。为了这场祭典,官府早早委托猎人入山捕猎,但是巡捕了几天,山林里怎么都找不到野鹿的踪迹。
秋祭即将登场,猎人交不了差,十分着急,脑筋竟然动到李家那头鹿身上。猎人于是前往李家登门拜访,与主人商量,想买这头鹿当作祭品应急。
这头鹿可是李家上下的心肝宝贝,主人当然不会同意。但猎人为了要向官府交差,一直苦苦相求,李家人很为难,只好使出缓兵之计,对猎人说:「我家那头鹿正好不在呢,不知跑到哪儿玩去了。您不必着急,明日再来吧。」
待猎人离去后,李家主人不知对鹿说了什么,那头鹿好像完全了解主人的心意,当天就离开李家,从此再没回去了。
李家的鹿,不但懂得察言观色且与主人心意相通,主人希望它逃命去,跑得愈远愈好,再也不要回家来,它全都懂。虽然人和鹿都舍不得对方,但为了保命,这头善解人意的鹿也只能向主人告别,遁入山林。

佛光菜根谭:窗明几净的环境,光鲜洁净的身体,固然能让我们生活得舒适,但是一颗清净的心,更能使我们的人生别有不同的新气象。

北卡佛光山 I.B.P.S. North Carolina IBPS,NC
2529 Prince Drive Raleigh, NC 27606 U.S.A
(919)816 9866
nc@ibps.org
www. ibpsnc.org
facebook.com/IBPSNC